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区域协作促进司 > 东西部协作

优化粤黔劳务协作机制 助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

日期:2024-09-23 作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来源:区域司协作处 【字号: 打印本页
 

  贵州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探索创新东西部劳务协作新机制,开展劳务协作提升行动,广东省创新搭建67个省、市、县三级跨省务工农村劳动力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常态化、广覆盖、精准化的跨区域就业服务,努力推动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健全体系,三级劳务协作站全覆盖。建立“省级总站+市级分站+县级工作站”三级劳务协作服务保障体系,投入财政资金支持驻外劳务协作站(点)运行,形成省级专班牵头抓总、三级联动、责任化分工的体系。一是优化站点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劳务协作站管理的通知》,按照黔籍务工人员较集中、站点较多、有协作帮扶关系的省份设立至少1个总站务工人员规模达30万人以上的城市设市级分站、3万人以上的城市设县级工作站同一区域(1个市、1个县)只保留1个站点的原则,尽可能科学合理布局劳务协作站,在粤设立省级总站2个,市级分站9个,县级工作站56个。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劳务协作站工作职责》,要求各劳务协作站规范工作方法,通过交流互访、签订协议、开展座谈、招聘会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机制,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输出、后续跟踪服务、劳动权益保障、技能水平提升等工作。三是开展业务培训。省级劳务协作工作专班和省级劳务协作总站采取集中培训、总站业务人员上门点对点开展培训等方式,围绕如何开展服务、如何走访重点企业、主要对接哪些部门等分片区对劳务协作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加大保障力度。采取“政府+市场”方式,建站地党委政府安排专人与人力资源公司共同负责劳务站日常工作。目前,全省共设立驻外劳务协作站136个,各级劳务协作站驻站人员312人。劳务协作站提供资金支持,对成效好、作用发挥突出的,给予资金倾斜支持。今年以来,累计拨付劳务协作站资金3970万元。

  二、建立台账,劳务协作服务精准到人。深化粤黔劳务协作,建立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台账,共享就业信息,畅通就业渠道,精准服务跨省就业人员一是建立信息台账,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定期开展务工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摸排,建立《黔籍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台账》和《黔籍创业成功人士台账》,掌握黔籍农村劳动力信息99.4万人,动态收集有效岗位信息11.33万条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岗位推荐、技能提升、劳务维权等服务。建立涵盖950家吸纳黔籍务工人员较为集中重点企业目录,联系省外企业4851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26万人。二是开辟“绿色通道”,畅通返岗通道。黔籍务工人员集中省份共同举办专场招聘、市场化招聘、线上招聘等活动,采取“点对点”等形式,组织务工人员乘坐专车、专列等返岗就业,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2024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开行返岗专车128趟、专列45趟,运送5.5万农村劳动力返岗就业三是共建稳岗基地,促进稳定就业。黔粤两省结合实际,选取优质企业共建“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181个,并对符合省级就业帮扶示范基地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符合条件的稳岗就业基地给予8万元或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四是强化技能培训,促进互融互通。全面加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家政”技能培训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0期924人次“南粤家政”培训49期2194人次“广东技工”培训122期5776人次。积极争取帮扶城市优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支持,省内55所技工院校与省内外701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46所技工院校与省内外136所学校开展校校合作,借力强化劳务对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三是在线服务,打造劳动力服务新引擎。聚焦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发挥数字化优势构建务工服务线上线下齐发力、省内省外同步走的劳务服务格局。一是推进跨省通办,优化政务服务。与广东省签订《粤黔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面协作框架协议》,省级层面统筹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帮办代办机制,推进政务服务跨省“指尖办”“自助办”签订《“粤黔社保通”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印发《推进落实“粤黔社保通”合作框架协议工作方案》,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个人社保参保证明查询打印、领取养老金人员待遇资格认证、工伤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等25个社会保险事项“跨省通办”。二是开通服务专线,畅通咨询渠道。依托12333人社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开通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服务专线,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提供找工作、要维权、想培训、问政策、驻外劳务协作站信息查询5项服务。2024年以来,为来电群众处理维权、求职、政策咨询等事项9165件,及时回应外出务工人员急难愁盼问题。三是拓展服务内容,线上线下发力。依托贵州人社APP,增设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服务模块,提升就业、培训、维权等信息化服务水平,同时拓展线下服务内容,梳理出就医、就学、养老、生育、户政等与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50项高频需求事项,强化线下服务支撑,解决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后顾之忧